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卢屋小产权房 城市生态促文明城乡发展更协调

当前,四会这座山水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等诸多荣誉称号,正朝着打造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的目标昂首迈进。

△四会新地标——四会市体育中心坐落于加快崛起的贞山新城板块。西江日报记者曹笑摄

△四会全力打造古邑碧道画廊,全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四会市委办供图

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城市环境更宜居

近年来,四会深刻把握肇庆“东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聚焦“一河两岸”格局,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城市。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成效渐显,中心城区城市一批市政设施综合提升工程完工,吾悦广场、嘉宏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速优化城区商圈布局,玉博城、南国玉都、明珠西街等城市经济新地标带旺城市经济。广佛肇科教新城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平台布局,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加快建设,广州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建成对外招生;贞山新城板块加快崛起,四会市体育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中集(四会)智能生态创新园项目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创新科技城项目相继落地,金沙1号、时代外滩、世茂云泮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并对外销售,当地宜居宜业氛围持续提升。

绿色彰显城市底色。四会积极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见缝插绿、全市见绿行动,以飞鹅岭森林公园、广东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城市生态绿心,构建绿网和水网相互融合、碧水与绿城交相辉映的生态家园,环绥江碧道等“一河两岸”生态长廊建设加快推进,绿道景观带初步成型。罗源镇、地豆镇分别入选“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和“广东省森林小镇”。

四会还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分片区渐次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以及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卫民路道路改造工程、四会大道(大隆湾—南城路)排水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四会城市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城市公共配套条件持续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攀升。

电线点缀成了树藤、斑驳的墙体得到修复,沥青路面、沿街彩绘,配以国学文明导语及街巷历史故事……古色古香的老街散发青春活力,这是四会市诗书街的新样貌。原来阴暗破旧、乱糟糟的老街如今已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古风古韵、文明舒适,这让苏小姐和一些年轻人纷纷临街开起了特色小店。据了解,四会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对老街进行了微改造,没有破坏老街原有的肌理,结合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容环境、整治公共秩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城中街道改造是四会创文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四会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加大了组织、制度、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全面深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有效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去年以全省同类城市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事实上,四会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为抓手,持续打响文明城市品牌,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提高城市建管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迳口镇迳口村委东兴里村。四会市委办供图

现代农业产业领民富乡村振兴全推进

近年来,四会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不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加快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努力打造成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带,打造乡村振兴四会样板。

江谷镇竹寨村委卢屋村原是一条“空心村”,近年来,村民黄俊飞怀着一颗“天赐自然健康,还原生活本质”的初心在卢屋村创立了逸丰葡萄种植基地,创立了“逸丰农产”品牌,并成功申请国家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以此盘活了“空心村”。据了解,该基地于2019年农产品销售总值突破100万元,基地占地120亩,以种植高品质的农产品来发展现代观光体验农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在党建引领下,四会罗源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风文明彰显特色,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特别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罗源镇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大力推广精致农业,发展美丽经济,积极探索“配送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各类种养基地10多个,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加快沙糖桔、花卉、水产、畜牧、粮食等五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谋划申报花卉、高值水产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深入落实“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稳产保供水平,带动农民富裕。一季度,四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17.4%。主要农产品生产稳步提升,沙糖桔省级产业园完成投资22196.37万元,超额完成总投资任务,33个子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累计带动农户2376户。石狗镇廻龙村兰花、贞山街道金星村蔬菜、江谷镇新屋村水产、迳口镇迳口村水产、大沙镇岗美村水产等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渐成气候,新引进黄田镇正邦生态养殖项目等总投资15.05亿元的3个现代农业项目特色农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全市2219个村小组中1608个动工建设,1387个已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加快93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3.6亿元,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1033条自然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大力实施圩镇面貌提升行动。纳入“书记项目”推进,提高圩镇服务能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江谷镇勒杜鹃(三角梅)主基地成功申报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获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产业示范点。基地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帮扶贫困户186人,每人每年可收到830元收益分红金,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近年来,四会通过精准施策,扎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开展“千名党员干部入户”核查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得以有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4户5273人(动态管理)“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总体实现,贫困户已按“八有”标准实现脱贫。同时,深入开展怀集永固镇对口帮扶和广西富川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帮助富川县从国家级贫困县中摘帽出列,3.64万人实现脱贫,永固镇466户贫困户1455人(动态管理)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国家4A级旅游景区——肇庆市四会奇石河景区日前授牌,成为四会市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重要载体。四会市委办供图

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全域旅游见雏形

近日,肇庆市委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产业强市、旅游旺市”两手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文旅品牌。

据了解,四会古邑碧道画廊沿着汕湛高速(四会段)开展布局建设,分别为南部古邑文化展示片和北部农旅体验片。其中,南部古邑文化展示片系统整合沿线古村、古寺、古窑、古码头、古会纸作坊等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提升片区美丽宜居生态乡村建设水平,全方位注入康养、旅游、游学、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元素,努力打造成为幸福产业集聚带的重要平台。目前,南部古邑文化展示片已完成主线X439线网红路、程村路口聚兰雅景、贞山禅意宝林、渔港湾、江纸古韵、贞山段沿线农房开展外立面改造等项目建设,各精品线路节点精彩纷呈,串珠成链。北部农旅体验片有力串联省道260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其中下茆桔子小镇生态圈和江谷“湾里水乡”项目两大节点风貌初显,已投入运营。

四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生态旅游、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大湾区优质旅游目的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是当前四会市委、市政府重点思考的一个方向。

近年来,四会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全域旅游发展,试图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为先、产业融合、盘活资源”为特色的新路子,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两手抓,以奇石河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建设古邑碧道画廊为发展重点,构筑山地生态休闲带和绥江亲水休闲带,有效促进全市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践行“大文化、大旅游”理念,推动玉器产业一体化打造、节庆活动与招商引资协调发展,提升文旅融合新高度与落地性,推动“文化传承、体验旅游、产业升级”三位一体发展的模式。三是借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为杠杆,撬动全域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四会已累计投入约18.85亿元,构建起“一核两带一廊”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8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21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02亿元。接下来,四会将继续优化“桔红玉翠·古邑四会”形象,以“岭南古邑”“翡翠四会”两大品牌为抓手,持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引领功能,整体提升美丽宜居生态乡村建设水平,促进旅游与玉器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肇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休闲旅游目的地作出四会担当。

△古法造纸主题文化名村——四会市贞山街道白龙扶利村。西江日报记者李志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