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北京79个小产权房(超40万人逃离京津冀)

先说个共产房消息,大兴区兴海星光里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将于2023年3月26日进行第三次递补选房。

这次比较少,针对非京籍家庭,房源剩余2套,其中二居室2套,建筑面积约78平方米。不要忘了线上选房!

今年这样的捡漏消息不会少,大家及时关注血拼哥,不要漏掉这种捡漏消息!

最近,各省份陆续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在“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的大背景下,地方人口数据变化尤为引人关注。

京津冀情况不容乐观:继2021年负增长29.84万人后,2022年人口流失规模扩大至42.3万人。

具体来看,北京已连续六年常住人口“温和”负增长,2022年人口减少最多,为4.3万人;天津市公布2022年统计公报,常住人口1363万人,相较于2021年减少10万人;同期的河北,常住人口7420万人,减少量进一步扩大,减少了28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统计局

那京津冀的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选择“逃离”是因为房价吗?

没有选择“逃离”的刚需怎么办?

01/

京津冀真的不行了?

京津冀“规划”是抱团发展的,这三个地区头牌必定是北京。

北京有强大的产业实力和金融实力,拥有强悍的人口竞争力。

但2014年开始主动“减量发展”后,常住人口减少是一个必然结果。

上海也是如此,京沪这两年人口减少都是人为限制所致。

天津与河北如果不能承接北京的就业外溢,自然会影响整个区域的人口规模。

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北方的资本、人口、经济、产业都在往南流。

数据显示,1982年内地十强城市,南北平分天下。而2022年,南方占9个,北方只剩下北京了。

目前北方只有北京较为发达了,天津与河北在吸引当代打工人的新型产业上能力较弱。

北京的打工人“往就业岗位多的南方去”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位人口学专家也提到,京津冀的经济分布结构与长三角、珠三角很不一样,除北京外,其他两个省份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北京又更倾向于“高精尖”,如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但从人口结构看,“现在流入流出的人口中,高端人才毕竟是少数。

而这些“高精尖”继续留在北京,只会让北京越来越卷,加速人口的流出。

而最近的热搜#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又冲上热搜,卷上加卷,难道北京未来的就业门槛要到硕士了?

02/

房价门槛越来越高

280万人有户口没房子?!

那北京现在到底有多卷呢?我们直接上数据,以最新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为依据:

90.7万个集体户家庭,涵盖人口总数287.9万,占常住人口的13.1%。

咱先想想能拿到集体户口这些人一般都是什么人?

北京集体户口基本分为两类,大学生北京集体户口+员工北京集体户口。

大学生集体户口先不算,毕竟这些户口还会被迁回原籍。

但员工北京集体户口常见的渠道是:应届毕业生、留学生、高级人才等。

注意!拥有集体户口的人已经不是一般人了,基本上是国有企业“高精尖”人才以上!

那他们为什么还维持着集体户口,没有真正落户呢?

考虑除了特殊情况,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没买房。

而“高精尖”人才都买不起房,那普通的打工人有几个能拼过这些人才们的?

前一段时间血拼哥就已经在分享过:

有中介调查显示,完全不靠父母在京买房的人群中,占比最高的三种人为:互联网、金融、卖房中介……

北京买房不难是假的,普通人要么身处一线城市红利行业,要么个人能吃苦。即便是很多月薪到2万的都市白领,大多也捂住钱包,不买房,不结婚,都成为常态………

前年贝壳发布了一篇报告《2021城市刚需购房报告》,盘点全国主要城市的“刚需上车基准线”,北京买房最低需要准备106万!(现在一定比这个还要高!)

昨天中信城四期即将开盘的消息满天飞,16.5万的单价也不能阻止项目“一房难求”。

而反观石景山、丰台的一些老破小二手房,据粉丝线报,已经挂牌一月无人问津,三年前340万的房子,现在想350万出手都难……

在分化加剧的当下,总价300万预算在别的地方也许能买个带大阳台的大房子,或者学区房。

但是在北京,这样的预算被划归“刚渣”,只能放弃学区、资产升值,选择老破小,或者远大新,起码有片瓦遮头……

03/

小阳春提前收尾

刚需到访量下跌四成

而最近小阳春转冷,北京市场降温明显。

两会没有明确的利好政策,这在市场极高的预期之下等于是个利空。

一家头部房企北京区域营销操盘手表示:

相比于2月份,其刚需项目3月至今的来访量掉了四成,改善项目也降低了20%-30%,明显感觉客户质量下降,销售转冷。

二手房成交量堪称北京楼市晴雨表,在整体成交结构中,存量房占比高达八成。

而《天朗观房势》统计历史成交数据称:

2020年至2022年,春节次月成交量环比涨幅分别为116%、72%和91%,2023年2月环比涨幅84%属于常态。

从量来看,今年2月成交1.53万套,也明显低于2021年3月的2.22万套,与2022年3月的1.57万套持平。

今年2月看似猛增,但涨幅和成交总量并不突出,3月的小阳春已经开始转凉。

部分刚需改善提前“退场”其实就很说明问题了。

除了高企的房价和卷不动暂时躺平的年轻人,其实刚需和部分基础改善面临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就业,比如稳定收入,这些都是影响是否买房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北京的刚需只能无奈的寄希望于保障性住房。

目前北京保障性住房主要是共产房+保租房+公租房三类。

此外火爆一时的共产房如今供地在减少,谁都看得出近两年更多的力量倾向用租房解决大家居住的问题,大力发展保租房,租房网签等政策今年没少出,最近北京公积金政策又有新变化!